教育不仅是经济增长的动力,
本身也是新的经济增长点,逐渐成为利国利民的有效投资和消费重点,开发教育产业势在必行。
教育的本质是社会生产力,与经济是一而二、二而一的关系。当今社会经济竞争日益激烈,逐渐从产品与技术的竞争深化到人力资本和教育资本的竞争,谁掌握了教育优势,谁就控制了主动权。
有基于此,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93年度报告明确指出占有知识的差距,最终导致国家之间竞争力的差距,教育蕴藏着巨大的财富,比尔·盖茨预言教育将成为衡量个人财富的唯一尺度。在知识经济已见端倪的时代,知识的不平等将成为最大的问题,无知即贫困的代名词,维系国家富强和促进个人发展需要的教育日益重要。
教育是构成知识经济社会的基础,以终身教育、素质教育和通才教育为特征的全面教育将是知识经济的中心,学习即生活和进步的基本手段。有必要把教育当作具有知识产业属性的基础设施,正视其既有普遍意义的但又有别于其他的产业特征,按照产业发展规律进行适度经营组织。
发达国家在经营教育产业方面已经积累了不少经验,表现在政府有效投资,经营管理,产学研结合紧密,发展高新科技工业园区,吸纳社会资源助学兴教,发展私立教育,对外输出教育……教育日益成为振兴经济的支柱产业、创汇产业和“无烟工厂”,尤其在发展中国家身上获益巨大,既获取了巨额财富,又从中选择优秀人才为己所用,以求人财两得、名利双收的目的。美国战后教育投资长期超过国防投资,二战后大学生增长7倍,每年仅学费收入就达到2000亿美元,布满全球的“托福”考试和MBA财源滚滚,教育成为最赚钱的行业,垄断了世界教育市场份额的30—40%。英国、俄罗斯、澳大利亚、加拿大、新西兰、新加坡等纷纷开拓国际教育市场。
我国是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,拥有世界最大的教育市场,但并不是一个教育强国,发展不足和质量不高并存仍然是当前的最大问题,教育市场长期供不应求,反映了教育体制改革落后于经济体制改革的进程,仍然存在把教育当作消费性投资、教育行业依赖国家“输血”、不计成本产出等痼疾,制约了教育的发展,必须尽快改革。
随着教育政策的开放,国内外教育机构纷纷涉足教育市场,留学宣传活动铺天盖地,甚至瞄准了中小学生和高考“落榜生”;民办教育方兴未艾,从1992年起步,到1997年底已发展到5万多所,在校生总数约为1600万人,从业人员达52万多人,资产达到上千亿元,这与其他行业减员转岗恰成对照,与公办学校经费困难形成对比。在产业组织思想的指导下,英豪学校创造出“教育储备金”发展模式,南洋发展集团创造出“集团投资,连锁办学,滚动发展,适度产业化”的发展模式,浙江台州探索股份制办学形式。公办学校也在其影响下改弦易辙,东南大学等高校借用校外公寓,北京发展寄宿制中小学校,葛洲坝建立教育实业集团,以教养教,以教促教,这些经验不一定放之四海而皆准,但可贵在开拓思路,丰富了教育产业理论,证明在我国开拓教育产业大有可为。
教育发展既有长效性,而且回报率高、风险小、无污染、市场广大,既有利于减缓就业压力,促进再就业,应当是人口众多且独生子女普遍、资源短缺、环境基础薄弱的我国首选的发展行业,也是可持续发展的重点行业。在经济条件比较落后的情况下办大教育是我国长期的国情特点,国家应当酌情考虑调整教育发展政策,以富国利民为出发点,鼓励社会资源办学,适当引进产业管理经验,允许适度的利润存在,求大利存小弊,充分利用多年来积聚的教育优势和闲置资源,打破地区和部门的人为限制,扩大社会服务,使教育逐步成为主导性产业。
要把握21世纪的历史机遇,振兴中国教育,在增大政府有效投入的同时,必须把教育作为重大产业来建设。重大前提就是转变观念,把教育当作有效投资,树立教育自我积累和发展的观念,确立教育的经营观念,革新教育体制,开放教育市场,多条腿走路,多形式办学。切实抓住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所带来的学习化社会的机遇,开拓进取,寻求多个促进教育适度经营的切入点:
——实施积极长远的财政政策,把教育当作最重要和最有边际效益的国家基础设施建设,内因外联千方百计增大教育投资。
——投资主体多元化,提高办学效益。政策上应进一步开放教育市场,鼓励社会各主体投资办学、集资办学、合作办学,形成投资主体多元化、投资渠道多样化、管理方式多样化,以国家办学为主体、社会各界参与办学的投资模式,并通过机制转换推动教育发展。顺应市场经济的要求,在投资回报问题上考虑国情和成本,以市场规律(竞争规律、供求规律、价值规律)作出决策,以求资源的合理利用和效益的最大化。
——实行政校分离,扩大学校自主权,增强自负盈亏责任,打破地区和行业限制,提高教育资源利用率,面向社会有偿服务。
——改革教育收费制度,在政策上扩大非义务教育学校的学费收入,增加学习者个人的经济分担比例,增强教育的自我“造血”能力。
——促进产学研在知识经济和市场经济条件下结合,建立保障机制,组织科技成果转化的中介机构,特别是推动以高新科技为重点的校办企业的发展,发展科技园区,推动科研成果市场化、商品化,扩大各种社会有偿服务,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。
——推进学校后勤服务社会化,举办校外公寓,鼓励走读,以扩大教育规模,提高教育质量,带动相关产业(衣、食、住、行、用、娱乐)和邻近地区的协同发展。
——鼓励金融机构发行教育债券,推行社会化的贷学金制度,介入师生医疗和养老保险。
——开拓留学生市场,以优惠政策吸引国外留学生。
——鼓励连锁经营、设立分校、合作办学,推进资源与利益共享。
——发展远程教育,开办网络虚拟学校,扩大辐射能力,提高教育效益。
——开拓规范家教市场,设立受社会信任的中介机构,满足社会教育需求。总之,教育产业的道路千万条,需要在实践中探索总结推广。
(作者单位: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)